• |
  • |
  • 网站支持IPv6

咸阳市教育局关于对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058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复函

  • 2024-04-23 11:00:00
  • 来源:咸阳市教育局
  • 类型:B

    咸政教报字〔2024〕74号

    签发人:丁收卫

    王坤委员:

    您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《关于打造现代化职业教育品牌的建议》(第0585号)收悉,感谢您对咸阳职业教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。近年来,我市高度重视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有力统筹推动了产业和教育高质量发展。现就您的建议答复如下:

    一、关于建立咸阳职教联盟的建议。近年来,市委深改会、市委常委会、市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职业教育,先后印发《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》《咸阳市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》等8份重要文件,构建了“1234”制基本格局(组建1个职教联盟,共建2所院校,建立3个集团,建设4个区域职教中心),统筹解决了中高职贯通、产教学研一体、成人教育学历教育同向发展、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等一系列难题。

    二、关于推进“两个一流”建设的建议。一是组织参加第二届“人才兴咸”大会,咸阳市人民政府与陕西省教育厅签订《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备忘录》,咸阳市教育局与西安市教育局签订《教育领域人才合作备忘录》。二是围绕区域产业,深化校企合作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全面实施职业教育“提质培优”三年行动计划,投资26.5亿,迁建新建秦都、长武、淳化3个县级职教中心。实施市级特色品牌工程,建成特色学校6所,特色实训基地10个,特色专业20个。三是印发《咸阳市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优质学校和优质专业建设计划实施方案》,实施中职教育“双优计划”,打造我市新时代职业教育样板和标杆,5所学校15个专业入围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和专业。市财政统筹安排产业发展、科教类专项资金和有关财政性资金,持续加大对产业发展急需学科专业、公共实训平台和产教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,重点支持建设产教融合示范企业、“双高计划”高职院校和省级高水平示范校建设。

    三、关于保持领先优势,扩大办学成果的建议。依托“秦创原”创新驱动平台,加强“校地”合作,协助推动驻咸职业院校在高端制造、能源化工等专业领域实现科技孵化转化。成立西-咸职业教育联盟,我市6所中职学校与西安2所高职、4所中职分别签署“3+2”联合办学、结对帮扶协议。印发了《咸阳市关于加快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》,在全省率先成立咸阳装备制造、咸阳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咸阳绿能、咸阳智能交通、咸阳汽车服务、咸阳先进制造业、咸阳现代农业、咸阳能源化工等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。建成咸阳市产教融合共享信息平台并投入运行。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16家。建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4个、职业体验中心22个。举办2023年咸阳市校企合作人才供需洽谈会,市域23所院校与24家企业进行现场交流,签约7个,推送职位110个,岗位14513个。

    四、关于各方共同努力,支持咸阳职业院校建设的建议。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城市试点,支持陕工职院申报职业本科院校,建设秦都职教中心新校区,擦亮叫响咸阳职教大市品牌。中职招生规模连续5年上升,年招生人数过万人大关。就业率98%以上,获省政府全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。2021年国家发改委、教育部公布咸阳市为陕西省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。市政府印发了《咸阳市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》,提出“两接三导四创新”的建设思路和打造中国西部产教融合样板市的宏伟目标,纳入《咸阳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》。近年来,通过“行政推动、示范带动、校企联动”,积极探索产教融合发展“新机制、新平台、新格局”。初步形成了以1个产教融合战略联盟(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)为统揽,1个科技创新走廊(指“高新区+文体功能区+西部科技创新港+兴平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业板块+科研院所”)为依托,3所产教融合示范高校(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、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、咸阳职业技术学院)为引领,5个产教融合产业板块(即围绕我市现代服务业、装备制造、现代农业、高端能化、智慧城市5个主导产业打造的产教融合产业板块)为支撑,具有咸阳特色的“1135”产教融合新格局。我市《“三动三新”打造产教融合“咸阳模式”》作为全国50个典型案例之一,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介。

    以上答复妥否,请指正。


    咸阳市教育局

    2024年4月12日

    责任编辑:

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